Search


「病人,就該有病人的樣子?」

她是Jiashan,花蓮人,22歲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「病人,就該有病人的樣子?」

她是Jiashan,花蓮人,22歲畢業後,就到醫學中心擔任研究助理 。

就職一年多,她的肚子越來越大,本以為是長期坐辦公室胖了。直到月經持續28天未停,她不放心跑去醫院檢查——才發現,肚子大不是因為脂肪囤積,而是18多公分的腹腔腫瘤。

#20多公分切口的大手術與未寫完的遺書
在慈濟醫院做完超音波後,醫生要求Jiashan,隔天馬上住院安排手術。
Jiashan第一個時間的反應是:「我的工作怎麼辦?」
她遲疑地和醫生說不敢貿然請假,可能要先徵求主管同意,再決定是否入院。

醫生嚴肅的回應她:「是工作重要,還是生命重要?」
陪同的家人在旁邊哭得比自己還慘,當下腦袋一片空白的Jiashan,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。

醫生說由於腫瘤太大,不確定是不是有癌細胞轉移,因此無法確定手術的過程中,會拿掉多少體內的器官。

充滿不確定性的大手術,讓Jiashan住院後,每天都害怕得在夜晚偷偷哭泣。她帶了紙筆到醫院,決定寫遺書以防萬一,一封寫給朋友、一封寫給家人。

『結果我兩封都各寫了一半,就沒有繼續寫下去了。』

『我一邊寫遺書的過程,一邊思考著:難道我真的要死了嗎?
這些遺書裡的話,與其是死後被看見,我更想要活著親口對我的朋友和家人說。』

於是她揉掉了兩封遺書,帶著這個信念,
被推進了手術房裡。

#病人就該有病人的樣子?
很幸運地,手術很順利,最後只拿掉了左邊的卵巢,保住大部分的器官。後來,Jiashan開始了4次的化療,為期約5個多月的養病時光。

天天在家休養,Jiashan的病情雖然已經慢慢控制下來,但是「每天都不知道要做什麼」,卻讓她心裡非常慌亂。
她想著一定要找點什麼事情來做,好轉移自己的注意力。於是她開始看許多旅遊文章,規劃島內小旅行,期待體力好時去放風;或是嘗試拿起畫筆練塗鴉,開發第二興趣。

但看在家人的眼裡,卻會覺得「病人幹嘛不好好休息,為什麼要做這麼多事情,來『摧殘』自己的身體?」
家人會更希望她乖乖在家休息、不要亂跑、不要太累、不要勉強自己。

Jiashan提到,當時周遭對於「病人就該有病人的樣子」的要求,對她來說,形成了一股無形的壓力。

生病讓Jiashan體會到了人生無常,因此她更想珍惜活著的每一刻,大膽去嘗試「之前想做卻一直沒有做」的事情。
而不是躺在病床上,當一個符合週遭人期待的『標準病人』。

#只要活著就能創造各種可能
目前,Jiashan病況已經穩定,回到職場繼續工作。
重生後的她,變成了一位喜歡挑戰新事物的女孩。她為自己安排了一場日本自由行,還把一些自創的圖案拿去Line投稿,最後還成功通過審核,現在在貼圖小舖上都買得到。

我們讚嘆她好厲害,竟然有自己畫的貼圖,我們都有病都還沒有自己的貼圖耶 (嗯?)

她說沒有啦,
雖然上架了但其實沒有畫得很好。

真是謙虛,
在Line上面,其實有很多賣超好的貼圖,
都是素人畫的然後說『沒有啦,畫得不好看』的那種誒。

歡迎到貼圖小舖搜尋: #有事一群人。

這組貼圖,是Jiashan在經歷卵巢癌的治療,
低潮過、奮戰過、所生下來:
值得驕傲的孩子。

/
出處:我們都有病
文字:劉桓睿 / 癌友有嘻哈 HiphopAni
採訪:米娜哈哈記事本
專案企劃:蔡孟儒

/
以上內容,特別感謝 #慈濟基金會 支持!

也感謝所有有參與 #我們都有病的訂閱集資 計畫的大家,因為有你們每個月的小額贊助,我們才能保持每週定期的產出和更新!

如果您也認同 我們都有病 的病友故事計畫,而且願意每個月贊助90~360元銅板小額,支持我們持續產出更多專訪的話,也歡迎加入我們的訂閱集資計畫!
贊助通道→ http://se.piee.pw/EBZ43

/
如果您也想分享你自己或是親友的「有病故事」,歡迎投稿!
病友本人、照顧者、陪伴者,或是第一線醫病人員的故事,都歡迎唷!
投稿通道→ http://se.piee.pw/E28DR

我們一起用知識和故事,
打造友善病友的社會吧 : )

#FUN大視野想向未來
#青年公益實踐計畫
#我們都有病

#我有病我驕傲
#我沒病挺有病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謝采倪,在26歲那年確診淋巴癌。骨子裡很悲觀,所以深知「樂觀」面對疾病有多難。正在持續透過創作、筆耕,傳遞更多關於病的人事物及他們的故事。
View all posts